10岁的军军已经读四年级了,平时的学习成绩都挺不错的。但是最近考试都不太理想,军军也开始不愿意去上学了,家长还发现他会不自觉的摇头和眨眼,感觉很奇怪。
这几天,老师来家访,说军军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,总是在摇头晃脑的,打扰到周围的同学上课学习。军军在老师和妈妈面前委屈的低下了头,说起自己不是故意在搞怪,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。周围的同学都在嘲笑他,他们越说,自己就会越紧张,摇头就会更严重。
军军的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马上带着军军到儿童医院去检查。医生经过细致的检查和问诊,最终确诊军军是因为抽动症才会这样的,幸好发现的及时,只要积极配合治疗,这些症状都会得到控制的。
什么是抽动症?
儿童抽动症又称之抽动—秽语综合征,是一种以慢性、波动性、多发性运动性抽动,伴有不自主发声为特征的遗传神经性精神性疾病。
多数起病于10岁以前,抽动的数量频度、形式和部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,其严重程度可交替增减,还有15%的病人表现为诅咒、说下流话、污言秽语及含糊不清的谩骂,这种症状最易引起注意。
抽动症的症状可能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;发作时意识清楚,可以自我短暂控制,入睡后消失或减轻。
抽动症的表现?
抽动症的表现为突然的、快速的、无目的、不自主的、重复的肌肉抽动。
抽动症状通常始于头面部,症状较轻,以后逐渐加重,累及部位可以沿头面部、颈部、肩部、上肢、躯干和下肢的顺序发展,部位可为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。
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、斜眼、扬眉、皱眉、咧嘴、耸鼻、作怪相等;
头颈部肌肉抽动则表现为点头、摇头、挺脖子、耸肩等;
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、扭腰、腹肌抽动;
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、握拳、甩手、举臂、扭臂;
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、踢腿、踮脚甚至步态异常。
抽动症的危害?
一、逐渐开始严重机体变化,比如长期的抽动导致抽动症患儿眼睛、口唇、脖颈、肢体等部位肌肉畸形或僵化,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可以恢复正常;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骨骼的正常发育,并且失去矫正的机会。
二、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在患儿学习时,学习困难因为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,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,导致学习成绩下降,影响课堂秩序,遭到同学、老师的歧视或嘲笑,逐渐厌学、逃学。
三、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,小儿抽动症的患儿因为长时间发病症状常常被同学嘲笑、奚落,使患儿产生自卑,久而久之孩子变的性格孤辟,不愿与人接触,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、敌视心理,部分患儿在成年后甚至发展为精神分裂。
抽动症一定要及时治疗
上海六一儿童医院行为发育科黄丽明主任表示:有部分抽动症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。
一个方面是因为家长对抽动症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,以为孩子过段时间就会好,听之任之,导致孩子的症状逐渐加重。
另一方面抽动症容易被误诊误治,抽动症归属于儿童疑难杂症,很多临床的儿科医生都没有接触过,当碰到抽动症病例的时候,就会容易发生误诊、漏诊的现象。
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疑似抽动症的症状时,一定要尽早到专门的儿科医院就诊,早发现早治疗,让孩子早日摆脱疾病的干扰。
黄丽明,上海六一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,擅长诊疗儿童生长发育落后、矮小症、性早熟、遗尿症、增高、儿童多动障碍(儿童注意力缺陷,学习困难)儿童慢性抽动障碍、孤独症谱系障碍、J l童智力低下等相关疾病。
毕业于山西省中医学院,从事中西医结合预防、治疗儿科病30年。曾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、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- -医院、首都儿研所临床工作、进修。
受邀参加参加中国小儿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疾病学术会、第十一届儿科内分泌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、小儿生长发育相关疾病规范化诊治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、第七届钱江国际青春期医学高峰论坛。在诊疗过程中效果显著,广受患者和家长的信任。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